时间:2021/7/21 16:40:22
一、名詞解釋
1.自然選育:使用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産生自發突變的原理,通過分離,篩選排除衰退型菌株,選擇維持原有生産水平的菌株。
2.誘變育種:在人爲的條件下,使用物理、化學等因素,誘發生物體産生突變,從中選擇,培育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種。
3.初級代謝産物:微生物通過代謝活動所産生的、自身生長和繁殖的物質。
4.次級代謝産物:微生物代謝産生的,而與菌體的生長繁殖無明確關系的代謝産物。
5.培養基:是專門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長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種代謝産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種營養物質的混合物。
6.分批發酵:一種准封閉式系統,種子接種到培養基後除了氣體流通外發酵液始終留在反應器內。
7.連續發酵:發酵過程中一邊補入新鮮的料液,一邊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維持發酵液原來的體積。
8.基因工程: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後倒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複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過程。
9.細胞调和技術:指兩種不同的親株經酶法取消細胞壁获得兩個球狀原生質體或原生質體球,然後置于高滲溶液中,在以聚乙二醇助溶和氯化鈣存在的條件下,促使兩者相互凝集並發生細胞之間的调和,進而導致基因重組,獲得新的菌株。
10.固定化酶:指經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使酶變成不易隨水流失即運動受到限制,而又能發揮催化作用的酶制劑。
11.生物制藥的下遊技術:從動植物器官與組織、細胞培養液、細胞發酵液中提取、分離、精制有關生物藥物的過程。
12.細胞完整技術:使用外力破壞細胞膜和細胞壁,使細胞內容物包括目的産物身分釋放出來。
13、生物藥物:是指運用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綜合使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和藥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使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
14、生物制品:是指應用一般的或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的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制備的,用于人類疾病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藥品。
15、等電點沈澱法:是使用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而各種蛋白質又具有不同等電點的特點進行分離的方法。
16、原代培養:是指直接從機體取下細胞、組織和器官後马上進行培養。
17、傳代培養:需要將培養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種到另外的培養器皿(瓶)內,再進行培養的過程。
18、酶的激活劑:一些物質可以改變一個無活性酶前體(酶原),使之成爲有活性的酶,或加快某種酶反應的速率産生酶激活作用。
19、可逆性:對主反應是可逆的,以酶促反應爲例,可逆性劑和酶形成複合物,酶與底物的作用,從而反應。
20、常用的細胞完整方法:機械法、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物理法主更包括:幹燥法反複凍融法、滲透壓沖擊法。生物法要紧包括,酶解法、組織自溶法.
21、凝聚作用;指親水膠體的粒子集聚而變成濃厚的溶膠(Sol),是作爲顯微鏡下的小液滴或肉眼可見的"相"而被分離出來的現象。
22、絮凝作用;如在體系中进入一定量的某種電解質,可中和微粒外表的電荷,降低外表電荷的電量,降低ζ電位及雙電層的厚度,使微粒間的斥力下降,從而使微粒的物理穩定性下降,微粒聚集成絮狀,形成疏松的纖維狀結構,但振搖可重新疏散均勻。
23、何謂超濾技術:是一項分子級膜分離手段,以壓力差爲推動力將不同分子量的物質進行選擇性分離。優點:沒有相轉移,無需添加仼何強烈化學物質,可以低溫操作過濾速度快,便于無菌處理.
24、差化現象:外源壓力迫使分子量較小的溶質通過超濾膜,大分孑溶質被截留于膜外表,並逐漸形成濃度梯度
25、不對稱膜:指膜的化學結構或物理結構隨膜的部位而異,即各向異性的膜。
26、有機溶劑沈澱:使用與水互溶的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顯著降低而沈澱的方法。
27、過飽和溶液:一定溫度、壓力下,當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已超過該溫度、壓力下溶質的溶解度,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象叫過飽和現象。
28、純培養:微生物學中把從一個細胞或一群雷同的細胞經過培養繁殖而获得的後代。
經營分布城市
每季度成交量
超過100家客戶服務經驗